fbpx

舊好茶部落~踏上魯凱族人回家的路

舊好茶(Kucapungane),相傳600年前魯凱族祖先翻過了中央山脈在雲豹帶領下,找到這塊美麗的土地,因此又稱為「雲豹的故鄉」。舊好茶部落位於中央山脈尾北大武山北側,1978年國民政府將舊好茶部落遷徙至隘寮南溪下游河谷,稱新好茶部落,強制遷徒並沒有為新址帶來好處。因瑪家水庫的興建計劃,與族人種種對平地生活不適應,加上只要是一有颱風就帶來的水災,更是加速了人口外流,爾後新好茶村民又因2007年聖帕颱風而被安置到隘寮營區,直到2009年眾所皆知的莫拉克颱風(88風災),因強大豪雨造成土石流淹沒了整個新好茶部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村民提前撤離了,沒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莫拉克風災造成重大災情,而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及三地門鄉大社村災區鄰近瑪家農場,因此,政府便將此三村災民遷至瑪家農場安置,並由世界展望會來援建瑪家農場永久屋興建,經部落與各界討論,命名為「禮納里Rinari部落」瑪家農場永久屋。

瑪家農場永久屋造型一整排井然有序的小木屋(圖片取自網路)

魯凱族人遷至禮納里永久屋部落定居後雖有著更方便與安全的居住環境,但位北大武山北側,海拔約950公尺的舊好茶部落,仍是族人心繫之處,最繁華時有800-900人的舊好茶部落裡,有著教堂,小學,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體系,而現今僅剩下幾戶人家仍繼續住在舊好茶部落,其中魯凱族小獵人與來自苗栗的官媽則長住於舊好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靠著打獵、種菜、生柴火煮飯,自給自足。我們這趟前往舊好茶部落~魯凱族人回家的路便是住在小獵人的石板屋住所。

舊好茶石板屋於2015年被列為世界建築文物守護名單,文化部也因此推出10年修復計畫。未來會陸續完成步道整修、石板屋修復、人才培育、文化空間等規畫,將完成一條真正讓族人能順利「回家的路」藉此延續部落傳承文化,屆時恐怕又會成為追尋石板屋的一處網美景點。

前往舊好茶有三條路線

1.從阿禮走舊好茶(上段.原路回程)海拔先上升500公尺再下降1000公尺。
2.新好茶走舊好茶(下段.原路回程)須從荒廢產業道路開始過溪床,沿途過10多處溪水後才到達前往舊好茶登山口,再陡上約700公尺。
3.阿禮大縱走新好茶(上、下段全線大縱走)則從1.路線抵達舊好茶後,再走2.路線回程,此路線則需要安排交通接駁。

隘寮南溪
須通過10多處溪水

但無論從那一條路線前往都必須有魯凱族人或認識舊好茶部落居民帶領前往,目前部落並未對外開放,因此就算抵達舊好茶也不能隨意紮營或入住石板屋,就像你家應該也不會隨便讓人在門口搭帳篷或讓別人方便睡一晚的道理一樣,加上前往舊好茶的路線不明,並不像一般登山路線有許多布條或指標,甚至需要穿過許多溪水高繞等路線,因此再沒有識路熟人帶領下前往相當容易迷路。

另外要前往新好茶與舊好茶部落的入口處會先經過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若沒有當地原住民帶領則不會放行,我們已提前聯絡好族人開車載我們前往隘寮南溪口,最後再開一段已荒廢的產業道路,直到路斷掉的那一頭就抵達步行處。

建議穿可過溪水的涼鞋以及登山鞋,UU穿著水陸鞋
於新好茶遺址午餐後準備繼續前進

出發當天北部正下著大雨,我們清晨從台中開車南下一路下著雨很不想面對今天的行程,但到了瑪家村後突然雨就停了,趁著雨停空擋我們整裝後迅速坐著族人的菜車前往隘寮南溪口,下了車才剛開始走馬上就要過溪水,過了幾處溪水後便會來到新好茶部落的遺址,新好茶就座落在溪床旁邊,也難怪遇到88風災時會被洪水給淹沒,只能說政府講好聽是美意要幫族人遷村,但選這個位置實在看不出是經過審慎評估後所挑選的地點。

由於我們是12月前往已經是冬季枯水期,水位大致上不高最高到女生大腿左右,但連日的下雨讓幾處溪水稍微端流,因此都不需要假確保繩即可各自通過,走在溪床上除了怕溪水過深或急流外,如果是夏天完全沒有遮蔽物的情況下曝曬,相信這段路會非常通苦難熬的。

到達舊好茶登山口後就一路爬升

通過10多處溪水從左岸涉水到右岸,步行於溪床上和幾處高繞後我們終於抵達前往舊好茶登山口,也意味著準備開始爬升,這邊溪谷約莫海拔200公尺左右,我們要一路上到舊好茶部落海拔950公尺左右,預計時間約3個小時,這段爬升和傳統登山路徑不太一樣,沿途有許多石板蹤影,像是某個轉彎休息處有著石板造型的座椅,或著某段路有許多石板地形,仿佛象徵著這條魯凱族「回家的路」,這次帶我們前往舊好茶的是台灣368,他曾經住在舊好茶兩個月幫忙小獵人鋪石板路與修繕石板屋,他說這座山有一處是石板採集處,因此以前族人都是靠著自身力量搬運石板到部落搭建,有時候光搬一塊大型石板可能就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

而最讓我意外的是,快靠近舊好茶時山徑兩旁居然有著整大片的咖啡樹,並結成許多紅色果肉,當下二話不說的摘下來品嚐咖啡果肉的滋味,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爬山時遇到了野生咖啡樹,並且還是這麼大的一片,後來隔天才從小獵人那得知這些咖啡樹早期是由日本人栽種,後來因許多野生獼猴會去吃咖啡果肉,再經由他們的排遺散落整片山區,所以使得有這麼一大片的野生咖啡樹在舊好茶部落附近。

成熟的咖啡果實
咖啡果實裡面的子就是還未處理的咖啡生豆

抵達舊好茶部落前兩旁整大片的王爺葵花,夕陽散落在花海上別有風味,大家原以為這景象是向日葵,後來368才解說這是外來種叫王爺葵,聽說是某學校的老師將這樹種帶來舊好茶種植,沒想到他的繁殖力驚人於是遍佈部落周圍,抵達舊好茶的當下仿佛來到另一個時空,居住在石板所搭建的石板屋,沒有電卻格外溫馨,爐灶燒著柴火溫暖了整間石板屋內,我們像一群初入世界的新生兒般在部落到處拍照、探索,這裡的一切都是我們未曾看見過的。

抵達舊好茶時夕陽也準備落下
整片的王爺葵
舊好茶部落
部落一角

接近傍晚時大家分工合作幫忙料理晚餐,官媽用柴火炊的白飯與戶外區自己生火熬煮的剝皮辣椒雞湯,以及368各種拿手山上料理,簡簡單單的料理在這卻吃得一點都不平凡,官媽説平常只有她跟小獵人對吃沒特別要求因此都隨便吃,自己種種菜小獵人偶爾打打獵,很難想像他們已經在就好茶住上幾十年,飯後休息一會兒他們即早早入睡,就像我們平常爬百岳抵達山屋後吃飽便就寢一樣,沒有其他太多事可以做自然而然的早睡早起,而我們則在戶外區烤火聊天享受這難能可貴的舊好茶夜晚。

小獵人自製的獸骨造型設計
運用山上冰冷活水作為天然冰箱保存食物
對面山鑾
石板屋內的爐灶

從前看過許多石板屋直到這回才真的入住,原以為石板屋會很冰冷,但實際睡了一晚後發現室內相當溫暖,12月的晚上既不用睡袋也沒鋪睡墊,半夜還會有點熱的溫度,相當舒適的一晚,清晨被雨水打落在戶外區天幕的聲響給叫醒,大夥都還在睡夢中,我獨自起身走到了外面,小獵人坐在那望著對面山頭,我問他要不要喝咖啡,照慣例帶著我烘培的Go Alone Together Cafe 咖啡上山的習慣,想分享這難得在舊好茶喝上一杯的機會,沒想到這一問打開了我和小獵人的連結,他說剛剛才沖完一杯喝完,我馬上想到該不會是昨天路上的野生咖啡豆吧!果不其然小獵人就是自己去採收咖啡果實後放在石板屋頂上用傳統日曬的方式曬乾後,再用戶外區的烤火來炒培咖啡,我們一邊喝著咖啡並分享著彼此的咖啡烘培心得,坐落在魯凱族聖山的北大武山下的早晨,對我而言這種畫面是多麼奢此的享受,但對小獵人來說,這不就是他每天起床後的生活日常嗎!

小獵人拿出他自己烘培的部落野生咖啡豆
他說每天早上都會為自己沖一杯咖啡
下過雨後的早晨
對面就是北大武山下的雲海
官媽説這本大武山下是龍應台親自拿上來舊好茶送她的書
每天這樣的畫面真的會捨不得離開

與小獵人共渡早晨的咖啡時光後大家也陸續起床,品嚐咖啡的同時雨也漸漸停了下來,南部氣候就是如此宜人,我們吃完早餐後也準備收拾行李要下山重回都市去,雖然也是一趟即將回家的路,但和昨天來的心境卻是絕然不同的路程啊!

小獵人用蜂窩所自製的燈罩
昨晚睡的石板屋
石板屋內一角
小獵人的戰利品
各種獸皮裝飾

兩天一夜的舊好茶部落之旅,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石板屋以及看見整片野生咖啡樹,學習小獵人在大自然中的智慧,用傳統的方式來過著山林生活,就算有許多不便之處小獵人仍然會繼續住在這裡,他說因為這是他出生的地方,曾經有將近100多間石板屋在舊好茶部落,如今只剩下幾戶人家回來重建,即便回家的路是如此遙遠,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族人回到舊好茶重建屬於他們原本的家園。

小獵人教大家如何用蜂窩製作成燈罩
從石板屋內看窗外一景
下山回到隘寮南溪先泡個溪水解暑

Alex

喜愛山與咖啡,第一次爬山將整套手沖器具帶上百岳,站在3000公尺海拔,即使空氣稀薄,仍感受到現磨咖啡豆的香氣四溢,就算身心疲憊,能夠品嘗一杯現沖咖啡仿佛得到精神來源,從此愛上在山品嚐咖啡的享受。
個人品牌『Go Alone Together Cafe』結合咖啡與登山兩大興趣,並假日空檔於桃園石門山賣咖啡。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山十三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