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FR 野外急救第一線反應人員 Wilderness First Responder

2018年我們的一段加羅湖O型縱走應好朋友的邀請在中壢的秋生咖啡開啟了我們的第一場登山分享會,當時台下的熱烈讓我們更堅信自己的經驗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愛上登山甚至學習登山知識。一年後,想起當時台下告訴我們之後要踏入戶外的朋友們不知道是否都有順利,我們便開啟了第一次的帶團。自那次之後我們開始陸陸續續開團帶一些想踏入山林的朋友登山。後來2020年台灣368的成立,我們也開始在商業團兼職至今。

因台灣現在並沒有規定登山領隊必須要有嚮導證照,但卻有規定必須要有基本救命術BLS證照或初級緊急救護證照等相關急救能力,我們也朝著這個方向去增進自己的野外急救能力,2019年1月考取基本救命術BLS合格證書,2021年特別感謝台灣368的團隊為增進領隊能力,包班培訓我們為時八天的WFR 野外急救第一線反應人員。

什麼是野外急救?

當發生了重大傷害時需要緊急處理送醫若能在一小時內送達醫院會稱為都市急救,反之送醫時間若需要超過一小時甚至一天以上,原因可能就是在各種不停變化的野外或者偏鄉地帶,這樣的狀況伴隨著許多困難條件就可施作野外急救。

課程內容包含哪些項目?

Wilderness Medical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WMAI)的網站裡面有提到此課程的大綱,強調醫療緊急情況的預防和識別、適當的技術和風險管理。
患者評估和緊急護理,包括 CPR、基本生命支持以及過敏反應和哮喘的緊急治療。
環境醫學包括高山症、體溫過低和中暑、凍傷和冷傷、閃電、溺水和環境毒素。包括對常見醫療問題的評估和治療。
肌肉骨骼問題,包括不穩定和穩定的損傷及脫臼。
傷口處理包括開放性骨折、撕裂傷、燒燙傷和水泡。
實踐技能包括夾板、包紮、垃圾包裝和醫療包準備。
WMA 國際荒野協議,包括傷口清潔和探查、脊柱損傷評估、脫位複位、遠程 CPR 以及過敏反應和哮喘。

八天的課程每天都很充實,學科術科,大考小考,回家作業還有參考書要讀。累積了一些登山及帶團經驗上課可以有更多的實際狀況可以向教練提問,還能吸收到夥伴的其他經驗分享。快速及大量的資訊一下子要全部吸收的八天每天都覺得資訊量爆炸,連洗澡都在想著一整天上課內容…

包班的上課地點在林口體育大學

每天的課程規劃大概是上午學科講解,下午相關術課的小演練,演練內容有時會有簡易的傷患妝讓急救員融入情境,每次重複的急救流程會逐漸加深我們的應對能力,也藉每天的小演練讓真正的大演練可以更融會貫通,而每天的學科術科的內容則是隔天的小考重點。

第一天上課發的講義及參考書還有評估用的soap note 和回家作業work book

回家後會有當天學科範圍的參考書需要閱讀,教練說若是當成故事書來看就不會那麼想睡了,回家作業要寫的內容是從work book裡面選一些情境題目像是滑雪者撞到樹、高海拔地區呼吸困難等,填寫評估及處置計畫熟悉soap note

SOAP NOTE 是野外醫學版本的病歷表,紀錄與搜集評估全面的資料。這些回家作業隔天教練都會回收了解我們是否有正確接收每天的資訊。

CPR的考試利用在每次下課各自練習,藍牙連接安妮可以無數次練習,只要有90分以上的紀錄就可通過。

實際的演練有助於我們記下碰到狀況的當下該如何盡快處置,將傷害降到最低避免二度傷害,並判斷如何以低風險的方式後送,每天會有小演練,大演練則有三次,傷患會化妝模擬真正的樣子,且會出現每天累積學習到的綜合事件。每個人都會輪流在演練中被分配到擔任主急救員、副急救員扮演傷患,教練也會要求傷患非常了解自己的傷痛才能真正演出來讓急救員急救,認真地扮演傷患也是評分之一。

在演練的過程中,即使知道傷患大概會發生哪些需要急救的事件,但真正發生的當下還真的會頓時腦袋一片空白,手忙腳亂.. 冷靜下來在心裡快速重組一個急救流程真的需要不斷的練習。

課程裡的道具都很到位,像在練習填塞止血法時必須仿照一根食指那麼深的深層傷口然後讓血液源源不絕的一直冒出。要利用塞進敷料製造壓力並找到深層傷口的止血點持續加壓,把手伸進去找止血點的感覺真的難以言喻,不是把所有的敷料都塞進去就好了,沒有找到止血點的話一樣會持續失血,人體的血量約是體重的1/13,失血約1/3就會邁向容積性休克且有身命危險。

實作的部分還有替柳丁施打腎上腺素,替雞翅清創,脫臼處置,脊椎傷害檢測等等..

為了練習特殊地形的救援,教練會在現場努力尋找環境,有一場剛好是我扮演一個在不太大的洞裡有脊椎受傷機轉的傷患,當時我躺進洞裡雖然沒有真的受傷,可是那個狹小的環境真的讓人覺得恐懼不安,可以想像如果真的有受傷的話會有多難受,隊友在洞口討論想盡辦法把我救出來放上擔架的時候教練還會用音響播直升機的聲音,讓飾演傷患的我感覺直升機好像就在附近,真的身歷其境。

每一次的演練教練都會問我們傷患評估系統(PAS)的流程,我們處理的步驟為何?及預期的評估處理計畫,教練希望我們能做到的是融會貫通,要有應變思考和獨立作業的能力,利用理解的原則去急救。最後的筆試大考若成績低於80分,教練會個別約談,深入了解學員到底有沒有理解原則,又或者能解釋並說服教練選擇答案的原因,如果只是題目看錯等一些小錯誤教練都會通融,他們最高的原則是希望學員都能‘’了解‘’整體的急救原則。

八天的課有系統且循序漸進,全班的互動遊戲,彼此的肢體練習,每個人都有發言練習的機會,大演練教練也會把你的急救過程影像錄製下來全班事後檢討,學科的部分不只專業知識還有很多教練的故事分享,我只有一天不小心地打了瞌睡幾分鐘,其餘時間都覺得津津有味!

結業的那天,教練對我們說通過訓練(考取證照)後的我們都要對自己很有信心,在任何需要急救的當下挺身而出並相信自己的判斷決策,還是會有很多人質疑野外急救作為,但只要是因為 ’‘他人生命之急救危險’‘ 而施行急救,在台灣有民法與刑法的免責保護,但不代表不被提告,其他還有相關的法律就不在此多討論~最後我們全班都有順利考取證照喔!

Eunice

因為愛山,希望能推廣無痕山林,透過自製手工水果乾不只減少水果的重量及清洗的麻煩,也減少了果皮果渣的製造,同時也能達到登山輕量化替山友補充膳食纖維。
現為自由工作者,擅長登山健行與戶外休閒活動規劃,擁有個人品牌『山食纖維 』,為登山過程中發想的產物,提倡無痕山林,喜歡關於環保的議題與發想。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