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加縱走是我和UU於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解禁後重新開始爬山的第一個行程,本來並沒有計畫寫這篇文,主要是網路上有太多這條路線的文章與資訊,另外在當時這兩天的行程中沒有太多機會拍照,我們第一天從太平山出發不久就開始下雨,走了整天淋好淋滿直到第二天才放晴,因此讓我猶豫了許久是否要分享,但想到這已是我們前往加羅湖一帶所走的第四條路線,算上帶團也來加羅湖20幾次,除了傳統路線外,其他三條路線也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還是決定與大家介紹太加縱走,以及如何安排大眾運輸來完成AB點的接駁,這是我們兩個人縱走行程最需要做的一門功課啊!
過去曾走過的另外三條路線






太加縱走
由太平山森林遊樂區走到加羅湖群,從園區內的鐡杉林步道口出發是屬於觀光步道相當好走,許多遊客會從此至觀景台欣賞沿途的鐵杉林與自然景觀,但一路上有許多階梯對於重裝前往加羅湖的山友則是比較辛苦些,觀景台之後就正式進入太加縱走的原始山徑。

行程規劃
Day1:06:30中壢出發(開車) →08:30三星一站(轉搭國光客運)→09:30客運拋錨(等待救援)→10:30太平山森林遊樂區→11:30太加縱走登山口→12:00 午餐(觀景台)→13:30多門山→17:00多望池→20:00閃電池
Day2:09:00 閃電池出發→09:50 加羅湖→10:00偉蛋池→12:00巨木登山口→13:30四季紅柵欄→14:30四季國小→14:50四季部落(搭國光客運)→15:00三星一站
國光客運
三星一站→太平山1750A(平日專車) 三星一站08:30發車
梨山→羅東1764 四季部落站 14:56發車


以上乘車資訊與時刻表皆參考國光客運網站,詳細資訊請撥打電話至國光詢問




我們第一天預計搭乘國光客運前往太平山後就直接開始爬山,但沒想到才坐上車約半小時司機大哥突然將車子緊急停靠在路邊,就這麼巧的讓我們遇到車子故障無法繼續行駛,還好後續有另外安排一台車來救援,但也導至後面行程大延誤,抵達太平山時將近11點,我們用最快的速度整裝完畢後立刻出發,等走到觀景台吃完中餐時已經12點多,更不秒的是此時開始飄起了雨來。

太加縱走雖然海拔落差不大,前半段路程都走在稜線上,第一天行走距離約11.6公里總爬升約850公尺、總下降約480公尺,第二天行走距離約14.5公里爬升約310公尺、總下降約1740公尺,沿途有許多倒木與劍竹林,因此無法走得太快,再加上我們從一出發就下起雨來,中間還幾度變成暴雨導致更加溼滑難行,通常行程day1會抓8~10小時不等,我們因車子的問題晚了2個多小時才出發,導致這天勢必會摸黑才能抵達營地。

啟登後先是迎來整片箭竹林,淋著雨穿梭在箭竹海間游泳,不斷的被瘋狂打臉,才走不到1小時已全身濕透,泥濘的路徑伴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樹木,猶如障礙賽般,一會兒跨越倒木一會兒鑽樹洞,時不時還要閃避深不見底的爛泥陷阱,以及盤根交錯的雜亂樹根,稍不注意就會成為腳踝殺手,讓你欲哭無淚,在這樣的環境下行走根本也沒心思欣賞沿路的景色,一心只想趕快到營地紮營睡覺,偏偏從出發就註定要摸黑才能抵達,帶著如此沈重的心情走下去更是讓人心力交瘁,到達閃電池時已晚上8點,你說,爬山何嘗不是磨練心智的訓練呢?




隔天起床,山神可能看見了我們的辛苦與努力,終於賜與一個溫暖的大藍天,馬上趁著機會將濕透的裝備拿出來曬,昨日大雨連放在背包內的相機都反潮,只見觀景窗一層霧氣什麼都拍不到,幸運的是太陽曬了一會過後,不只我們身體感覺到重生就連相機也復活了,這下子終於可以好好欣賞這趟行程的景色與拍照紀錄,有了太陽的陪伴,心境也跟著轉變,不再感到浮躁、不再想著家裡的床墊。



我們拿出早餐與咖啡器具悠哉的準備著今日的第一餐,打算在湖邊好好享受這個美好的早晨,也許正因為是昨日的辛苦山行,而更加放大了今天清晨一切的感受,爬山有時就是如此,經由每個當下的過程一點一滴累績,不刻意追求最後的目標與結果,透過雙腳一步一步的前進,使身心靈慢慢沈浸在大自然中,找到與山的連結。

結束了悠閒的早餐時光後,人和裝備也被太陽曬得差不多乾了,打包完行李準備繼續第二天行程,從閃電池前往加羅湖路程不遠,約莫半小時多即可抵達,到加羅湖時差點認不出來,前陣子疫情的緣故很久沒有人來訪,許多雜草與芒草都長的更加茂密,加上這天湖邊完全沒有人,讓過去人聲鼎沸的加羅湖呈現不同的荒漠感,從加羅湖之後的行程就接回傳統路線,這是平時帶團常往返的路徑,因此我們決定加快腳步提早下山完成這趟行程。

加羅湖泊群大約有20多個湖泊聚集,傳說這些湖泊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碎玉所化成,周圍有許多寬廣的草原腹地,湖畔草地寬平舒暢,因此有完美的營地可供紮營,湖光間山色美輪美奐,夜晚滿天星光照映在湖面,清晨微光中飄著淡淡的迷霧,不同的時間與季節前來,皆可看到有別於過往的樣貌與風情。




因為加羅湖的爆紅也使得太加縱走這條路線大眾化,許多山友未做足準備與體能訓練就貿然前往,今年初時,才有一隊39人商業團前往太加縱走,因隊伍體能落差大行進速度不一,且團員中大約3分之1以上是小孩,導致早上6點出發走了15小時到晚上9點還未抵達營地,以及隊伍中的領隊與團員們比例不均,種種問題都凸顯了此隊伍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幸好當天有協作即時去支援才未釀成山難。

山友們一窩蜂的前往加羅湖,使得假日人滿為患猶如菜市場,造成生態的不堪負荷與破壞,無疑會大大影響了上山時的感受,這趟行程我們選在平日前往太加縱走,兩天都不見人類的蹤影,不用與其他山友人擠人,包場享受整片山林,走進大自然總是希望能獲得一絲平靜,但在這個前提下,必須先做好應有的準備,爬山,不只是為了登頂完成目標,而是要安全回家,才有下一次的上山機會,在步行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這也是我目前所嚮往的登山模式,願大家都能在山林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爬山方式。